铁锁沉江也是吾彦在当时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决定,当时他给孙皓说晋必将攻吴,但是孙皓不信,所以导致了他们只能被动防御。再加上内忧外患,只能说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人问,这个锁是整个江面上的,还是一段江面的。这个史书里面没有记载,但是按照猜测来,他们属于被动防御,根本就没有那么长的时...
出自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意思是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典故:吴主孙皓本想凭借长江天堑,阻拦西晋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他在江中暗置铁锥,并以千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可高枕无忧,而王濬以火烧毁了铁链,而西晋大军兵临城下,吴主孙皓也只是在金陵(金陵又称石头...
出自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意思是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典故:吴主孙皓本想凭借长江天堑,阻拦西晋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他在江中暗置铁锥,并以千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可高枕无忧,而王濬以火烧毁了铁链,而西晋大军兵临城下,吴主孙皓也只是在金陵(金陵又...
本文要介绍的便是根据这一故事演变而成的一句成语,叫做铁锁横江,本意为用铁锁横江阻拦,但后来多比喻无论多险要的地方也不足恃,即使在险要之处设铁锁也会被攻破。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山怀古》中的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说的就是这个成语典故。本文介绍的这...
千寻铁锁沉江底4,一片降幡出石头5。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6。评析 此诗表面看是写历史变迁,世事无常,兴衰难料之感,但若联系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和刘禹锡密切关注国事的心态来看,则可知怀古之意实因伤今,作者是在以古为鉴,警示今人:三国六朝的...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描写了王濬的楼船从益州而下,金陵的王气黯然消逝。千丈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人生中几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今天四海一家...
千寻铁锁沉江底⑷,一片降幡出石头⑸。人世几回伤往事⑹,山形依旧枕寒流⑺。今逢四海为家日⑻,故垒萧萧芦荻秋⑼。注释: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⑵王濬: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就曾用“千寻铁锁沉江底”、“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诗句描写过这件事。李煜则更贴切、更凝炼、更沉痛地用这个典故自比,发出同样在金陵失败亡国、王气告终的悲叹,字里行间包含着“一旦归为臣虏”的无穷悔恨和“最是仓皇辞庙日”的种种回忆,从而使“往事只堪哀”得到了具体深刻...
《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李商隐 此诗共用了四个典故:贾谊少年上书的典故;王粲春日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的典故;范蠡驾扁舟泛五湖的典故;庄子与惠师的典故。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诗,是刘禹锡的作品。整首诗的翻译如下:“王睿开着战船从益州出发,这时候金陵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上千斤重的铁索一起沉入海底,一片投降的旗子便挂在石头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