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性能的展现:米格-23的可变后掠翼技术独具匠心,角度可在16度至72度之间变化,赋予了它在不同速度和高度下出色的机动性。1967年6月10日的首飞,标志着这款飞机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装备的R-35-300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惊人的127.49千牛,让米格-23在2,499公里/小时的高空和1,350公里/小时的海...
一种可变后掠翼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 米格-23战斗机,是著名的苏联米高扬设计局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种可变后掠翼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是苏联70、80年代国土防空部队的主要装备。在越南战争中,苏联空军与华约空军意识到,自己装备的米格-21歼击机火力与航程并不十分理想,继续一种能在与北约空军F-4、F...
米格-23是苏联第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1967年首飞,绰号“鞭挞者”。米格-23有三种主要的改型:米格-23S,米格-23M,米格-23ML。米格-23S是最初生产型,装了推力6900公斤的R-27-F2M-300发动机,改进了火控,红外传感器等。米格-23M是主要的生产型,改用了R-23-300发动机,重新设计了头部以容纳新...
米格-23战斗机(俄语:Микоян МиГ-23,英语:Mikoyan MiG-23,北约代号“鞭挞者”,Flogger),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研制的可变后掠翼单座单发超音速战斗机,是前苏联第一种重型战斗机,也是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挂帅的项目。米格-23是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国土防空...
新的飞机设计也层出不穷,如后掠翼、三角翼、变后掠翼以及按面积律设计的机身等,采用后掠翼的生产型战斗机飞行速度终于突破了声障。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战斗轰炸机(如F-105和苏-7)和截击机(英国"闪电"和F-104)。截击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制导导弹能完全替代机炮、空战将在视距进行的观点,...
米格 23 鞭挞者 苏 24 击剑手 都是在当时比较出名的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 提到这两种型号 就要说到F111 土豚!大家都知道F-35 这个是美国突出的 以一种型号装备3军的 “低价格”(现在是高价格) 具备隐身 对空也能对地攻击的战斗机! 早在F-35之前 美国的也过这样的想法 那就...
米格(mig)--23战斗机是一种变后掠翼单座单发超音速战斗机,是70年代前苏联空军用以取代米格--21的主要制空战斗机。该机兼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西方把它称为“鞭挞者”。米格--23于1963年开始研制,1970年投入生产并装备前苏联空军,1973年开始大量生产,其后不久即出口外销。到1986年停产时,生产...
其次,米格-23具有出色的航程和作战范围,最大作战半径可达1160千米,使得它能够在更广泛的区域执行任务。但是,其变后掠翼技术并不成熟,操纵起来相对复杂。飞机的主翼后掠角可调整为16/45/72度,以适应不同飞行环境,但缺乏无级调节的灵活性,这在技术上略显不足。[1]最后,米格-23的机载电子设备...
可变后掠翼的最大好处就是兼顾高空高速和低空低速。米格23被宣传为高空速度可以超过2.35马赫,而低空后掠翼突防有可以达到1340公里每小时这种人类低空飞行的极限。因此被奉为经典。还有第三点,就是东方大国在1960年代和苏联基本闹翻以后,就中断了全球最新航空技术的来源。虽然嘴上和苏休各种不对付,但是...
飞机结构不是随便设计的,局部要服从整体,不是想用什么机翼就用什么机翼的,歼8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两架歼7拼一个歼8,歼8ii是在歼8i基础上改进的,研制时我国还没掌握这种技术。可变翼实践证明是不好的,结构复杂,造价高,美国的F14和F111都已经退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