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汉武帝始置。东汉中枢机关。因位于宫中的中台,故以台名,并有中台、台阁、台省等别称。秦代于少府内设尚书,有令、丞。汉成帝时,初置“尚书 ”员 5 人,开始分曹办事。东汉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
1.加强尚书台,削弱三公权力 在中,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名义上的首脑,实际权力在中朝的尚书台.光武帝曾裁并其他许多中朝官职,所以尚书台更能集中行政权力.尚书台设千石的尚书令和六百石的尚书仆射,令、仆以下有六曹尚书分掌庶政,每曹有丞、郎若干人.皇帝挑选亲信的三公或其他大...
到了汉成帝时期,尚书机构进一步完善,设置了五位尚书,并在尚书之下设五曹,分工明确。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改革更为关键,他正式创立尚书台,任命尚书令为最高长官,秩位提升至千石。尚书台的权力日臻强大,它不仅负责收纳和传达皇帝的诏令,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还掌控着全国的政务,具有纠察百官的权力。这...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是西汉时期。光武帝增强尚书台的作用是削弱三司权力,增强皇权。西汉时期,朝政设立三公,权势滔天,致使皇权下移。光武帝虽然也设置三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但是吸取历史教训,把他们的权力大大削减。尚书堂的简介 尚书省,为官僚机构。南朝梁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
2、强化监察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多元监察,一是设置御史台。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下有治书侍御史2人,掌解释法律条文;侍御史15人,掌察举官吏违法,接受公卿郡吏奏事。官吏朝见皇帝或国家举行祭天、祀庙、封王侯、拜将相等大大典时,御史台长或侍御史负责监察威仪。二是置司隶校尉。汉武帝时置司隶...
刘秀在位33年,葬于原陵。庙号为世祖,谥光武帝。汉光武帝刘秀主要政绩:集权于尚书台 光武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千石,...
东汉的组成沿用西汉制度,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东汉皇帝即位,往往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御史台贬损,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隶属少府。相传,光武帝刘秀的变法,让三大诸侯的权力更上一...
没有 中书令、尚书令在西汉并置.而尚书台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所设立,是为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其中有尚书令一人,秩千石.而东汉时没有中书令一职.
刘秀在位33年,葬于原陵。庙号为世祖,谥光武帝。汉光武帝刘秀主要政绩:1、集权于尚书台 。2、简化机构,裁减冗员 。3、提倡儒学,表彰气节 。4、注意民生,与民休息 。5、释放奴婢,刑徒。6、整顿吏治,提倡节俭。7、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8、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
选曹尚书 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 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