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间的叫法如下:1、子时:也被称作夜半,指的是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2、丑时:也被称作鸡鸣,指的是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3、寅时:也被称作平旦,指的是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4、卯时:也被称作日出,指的是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5、辰时:也被称作食时,指的是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6、巳...
答:在古代的一天中,人们对不同时间段都有不同的叫法,例如:雅称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等。1.夜半:也被叫做子夜、中夜,它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此时,整个夜晚都笼罩在黑色的夜色中。2. 鸡鸣:也被叫做荒鸡。此时,整个夜晚变得比较安静,偶有寒鸦从树上惊起,从树上飞起。3.平...
3、平旦(寅时)3:00-5:00: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间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4、日出(卯时)5:00-7:00:在古代,这会儿,们要上早朝、清点人数,称为“点卯”,也就是上班报到了。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
1、夜半(子时)23:00-01:00:夜半标志着子时的开始,是昨日与今日的分界点,也称作子时、李夜、中夜,象征着孕育新的一天。2、鸡鸣(丑时)01:00-03:00:“鸡鸣”之名虽有“鸡叫”之意,但在十二时辰中特指夜半过后的平旦前时段。3、平旦(寅时)03:00-05:00:在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色渐...
4、卯时:亦称日出,涵盖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5、辰时:亦称食时,涵盖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6、巳时:亦称隅中,涵盖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7、午时:亦称日中,涵盖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8、未时:亦称日昳,涵盖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9、申时:亦称哺时,涵盖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10、酉时:亦称日入...
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
1、古代一天是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2、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
而是用“子丑寅卯……”来表示,这叫干支纪日法。如,1点至3点在古时称为:丑时,3点至5点称为寅时。三,年月日 某年某月某日是现今世界阳历的通用叫法,不过在古时,也是按干支来区别岁月的, 如戊戌年,丙申年。日期后面不跟“日”字,如阴历一月二日叫做“正月初二”。
韵目代日 在我国古代,对每天的称呼除了用"一、二、三……"等汉数表示外,还有一些其他称呼,如"朔"表示每月的"初一","望"表示每月的"十五","既望"则表示每月的"十六"等。清朝在光绪五年(1879年)开设电报,清廷开通电报以后,发明了一种新的记日办法,用韵目代替日期。这种方法在电信领域一直...
亥时21~23点。十二时辰制和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