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写了篇关于 oauth 的文章,其中第二个bug没有看懂。翻了原文又翻了规范,后来才想通。 原文是 Bug 2. Lack of redirect_uri validation on get-token endpoint 换token(指的是access token)的时候缺少重定向地址的校验。 OAuth 2.0的规范http://tools.
耗子写了篇关于 oauth 的文章,其中第二个bug没有看懂。翻了原文又翻了规范,后来才想通。
原文是 Bug 2. Lack of redirect_uri validation on get-token endpoint 换token(指的是access token)的时候缺少重定向地址的校验。
OAuth 2.0的规范 http://tools.ietf.org/html/rfc6749#div-4.1 也提到必须校验:
(E) The authorization server authenticates the client, validates the
authorization code, and ensures that the redirection URI
received matches the URI used to redirect the client in
step (C).
redirect_uri这个重定向地址是让第三方接收authorization code(授权码) 来换access token的。对于第三方而言,谁给它授权码谁就是合法用户,后续将与之建立http会话回吐用户的信息。所以一旦这个地址被攻击者改了,code就会被拦截,真正的用户被重定向到了攻击者的页面,正常流程因此中断;而攻击者就可以拿着code重新拼装好redirect_uri往浏览器里一贴,无需密码他就成了合法用户,完成了session劫持。
redirect_uri是如此敏感,有个办法可以在它leak(也就是被改掉)之后补救:第三方在换token的时候是拿着用户给的code,加上自己受信的redirect_uri一起提交给服务提供方做验证。如果之前服务提供方在前面返回code的时候,code是基于异常的redirect_uri计算出来的,那么这一步重新校验就可以知道两者不匹配。
Egor在这儿说redirect_uri应该是个常量,看了下各家都严格做了限定。国内的qq和豆瓣是固定用第三方注册时填写的地址;google是可以注册时填多个,但必须使用其中一个;github是必须使用注册时的地址,或该地址的子目录(因此给了攻击者机会)。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