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争议解决方式:若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若无约定,则向人民法院起诉。借款合同应包括借款标的、金额、利率、还款等条款,以及保证条件和违约责任等。
法律分析
借款合同当事人双方发生合同争议时,若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可向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借款合同又称借贷合同,是基于借贷关系所产生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就借款有关的事实所签订的合同。
借款合同应具备如下主要条款:
1、借款标的;
2、贷款种类;
3、借款金额;
4、借款用途;
5、借款期限;
6、借款利率;
7、还款;
8、违约责任;在贷款合同中规定违约责任,是借款方和贷款方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各自义务的必要保证,必须明确规定。
9、保证条件;
10、争议的解决方式;
11、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其它条款。
拓展延伸
借款合同纠纷的仲裁程序及相关权益保障
借款合同纠纷的仲裁程序及相关权益保障涉及借款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和保障当事人权益的措施。在借款合同纠纷发生时,当事人可以选择通过仲裁程序进行解决,这通常包括仲裁申请、仲裁庭的组成、证据交换、听证会等程序。仲裁程序在保障当事人公平公正的同时,也能提供相对快捷高效的解决方式。此外,为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仲裁程序还包括对证据的保密性、公正的仲裁庭组成、当事人的申辩权等方面的规定。综上所述,借款合同纠纷的仲裁程序及相关权益保障旨在为当事人提供一种有效、公正的解决途径,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结语
借款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有仲裁和诉讼两种途径。若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若未约定仲裁条款,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借款合同应包含借款标的、贷款种类、金额、用途、期限、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保证条件等条款。借款合同纠纷的仲裁程序及相关权益保障旨在为当事人提供公正、高效的解决途径,确保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八条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
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