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来说,个人拿房产证是可以申请贷款的。只要贷款人符合贷款银行所规定的贷款条件,而被抵押的房产又是属于贷款人名下的话,那么个人拿房产证就可以直接申请贷款。假如被抵押房产证是别人的,那么就必须出示房屋所有权人同意以其房产作为抵押的书面承诺书,另外贷款的时候,必须要有贷款人及其配偶或者是房屋共有人的一起现场签字。
2、个人若要拿房产证贷款的话,那么贷款人必须是属于我们国家内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合法公民,必须要拥有合法、稳定的经济收入,并且要拥有一定的还款能力。另外房屋产权必须要清晰,并且必须要没有进行过其他抵押,同时需要符合上市交易的条件。
3、假如抵押房产是贷款人和第三方一起共有的话,那么办理贷款的时候,就必须要出具共有人同意抵押的声明书。为了避免出现房产冲抵贷款债务的现象出现,贷款人办理贷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以及家庭成员的经济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贷款金额、贷款年限、贷款方式。
4、一般情况下,贷款最高年限为三十年,而贷款金额一般不可以超过房屋评估价的百分之七十。另外办理贷款的时候,房屋剩余的使用年限和贷款年限之和不可以超过四十年,而贷款人的年龄和贷款年限加起来则不可以超过六十,若超过的话,那么贷款人则不可以申请贷款。
以上就是关于个人拿房产证能贷款吗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个人拿房产证是可以申请贷款的,假如被抵押房产证是别人的,就必须出现房屋所有权人同意以其房产作为抵押的书面承诺书。
一、二手房抵押贷款和按揭房贷有区别吗
按揭贷款是发生在购房者、开发商、银行三方之间,围绕房屋产权、借款、还款进行的钱物交易。在交易的过程中,各方担任的职责也是不同的,开发商在这其中担任的是中间人或者担保人的角色,购房者是按揭人,银行是按揭受益人。
抵押一般只牵扯两个当事人,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不需要担保人。现实中的房产抵押也一般是发生在贷款人拥有房屋的所有产权情况下,将房屋抵押给银行,进行的是一项单纯的以物换钱行为,要比按揭简单许多。
办理按揭是在贷款人取得不动产证的前提下进行的,贷款人先凭借首付款证明和购房合同等材料与银行签订借贷合同,在发放贷款付清房款之后,房屋产权由开发单位转移到贷款人,贷款人再将所有权暂时移交给银行。所需要的资料是房屋的所有权证明,购房合同等资料。
办理抵押贷款应当凭借房屋的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贷款用途等材料与银行签订借贷合同。
按揭是指购房者在支付部分房款的前提下,通过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将房屋的产权暂时移交银行作为贷款的担保,从而获得银行放款,通过贷款人每月偿还一定的月供,当最终还完全部贷款和利息之后,再将房屋产权从银行拿回,从而拥有独立的房屋产权。
抵押是指购房人将自己名下的房屋作为抵押物,抵押给银行,从而获得银行的贷款,但房屋的产权仍在贷款人手中,银行只是拥有了房屋的抵押权,无权随意处置房屋,也从来没有拥有过房屋的产权。
从某种程度上说,按揭和抵押担保的基本目的都在于保证借贷关系的履行,但具体来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按揭的目的在于通过房屋产权的暂时转移,最大可能的减少房屋交易和借贷中的风险,以最大限度的取得贷款,彻底完成房屋交易,取得房屋所有权。抵押的目的在于通过抵押物的抵押获得资金,去完成其他的目的。
一般而言,利率执行的都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但是按揭贷款执行的利率一般都会享受一定的折扣,偶尔会随着政策的变化,略有上浮,但幅度不会特别大。
抵押贷款不同,房产抵押贷款的贷款利率一般都会在原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且上浮的幅度较大。总体计算下来,抵押的成本要比按揭高,简单来说就是在相同的贷款金额下,抵押贷款要比按揭贷款付出更多的利息。
按揭,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日常购房时所说的贷款买房,根据银行对贷款人的还贷能力的评估,一般最长贷款年限为30年,如果贷款人年纪太长,或者是经济能力不够,还会出现银行不放贷的可能。抵押贷款的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0年,而且只要有抵押物,抵押物的存在合理合法,一般很少会有银行单位不放款。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贷款通则》第十七条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具备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不挤占挪用贷款资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条件,并且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没有清偿的,已经做了贷款人认可的偿还计划。二、除自然人和不需要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当经过工商部门办理年检手续。三、已开立基本帐户或一般存款帐户。四、除国务院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累计额未超过其净资产总额的50%。五、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符合贷款人的要求。六、申请中期、长期贷款的,新建项目的企业法人所有者权益与项目所需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