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取保候审需经执行机关批准,否则禁止离开所居住地。《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多项规定,包括不干扰证人作证、不毁灭证据等。取保候审适用于罪行较轻、无必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以防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妨碍诉讼进程的情况。
法律分析
一、外地取保候审能回家吗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外地取保候审的,如果得到执行机关批准了的,可以回家,否则不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二、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罪行较轻,没有必要逮捕,对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拓展延伸
外地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可以暂时离开居住地?
在外地取保候审期间,一般情况下是不建议暂时离开居住地的。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目的是确保其不逃避司法追究,保证案件的顺利进行。因此,一旦外地取保候审,被取保人应当遵守相关规定,不得离开居住地,避免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取保措施被撤销或其他法律后果。当然,如果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居住地,应当提前向相关司法机关报备并获得许可。否则,违反取保条件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因此,被取保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以确保案件的正常进行。
结语
在外地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人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离开居住地,以确保案件的顺利进行。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旨在确保被告人不逃避司法追究。如果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居住地,应提前向相关司法机关报备并获得许可。违反取保条件可能面临法律责任。被取保人应配合司法机关工作,确保案件正常进行。请谨记以上规定,以维护自身权益并遵守法律法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