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春天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天气越来越暖,各种动物开始活动,花草树木开始茁壮成长。春天是有一些节气的,那么,春天的节气及含义是什么?春天哪个节气才会暖和?
春天的节气及含义
1、立春:
2月3——5日,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2、雨水:
2月18——20日,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雨水墙纸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3、惊蛰:
3月5——7日,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做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人们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4、春分:
3月20——22日,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5、清明:
4月4——6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6、谷雨:
4月19——21日,降雨明显增多,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春天哪个节气才会暖和
春天是立春节气才会暖和。立春节气期间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立春”之后,气温不是一下子就变暖的,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是处于冬天,像我国的北方很多地区还是很冷的,有时候还会有大雪和冰冻。中部地区,只能稍微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迎面吹的风不像冬天那么刺骨了。而南方可能就会觉得比较暖和,春意盎然,很多花都开了。
从气象学上说,气温变暖,是指连续五天,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我查了稍后几天的天气最高气温基本上都在6度左右,早晚还是比较冷的,“立春”之后天气不是很快回暖,所以大家还是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现在“疫情”严重,千万不能感冒了。我们这里有句俗话说“清明前后脱棉裤”,我们还是把棉衣再穿上四五十天吧。
立春节气相关古诗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
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
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中唐 · 元稹《咏廿四气诗 立春正月节 》
先唐之前,就有很多关于立春迎春的诗,比如南北朝的迎春诗,隋朝的迎春郊庙诗歌,都明丽隆重而欢快。之所以今日要选择唐朝元稹的立春诗,是因为这首极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唐朝是个富庶繁荣,而且各阶层广泛参与时代进程的时期。元稹的《咏廿四气诗》不是小众和集会唱诵,而是作为教科书形式对全国广泛刊行,彼时,他是作为丞相,用这样的形式,向唐朝全民普及节气知识。上个世纪,在北方沙漠出土了元稹节气诗的两个手抄本,足以证明这组节气诗在唐朝中叶的广泛流行和传播。以平易典雅的诗句,传播了节气知识和精华,指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且有特殊的诗美。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
立春是传统正月的第一个节气,而每月的第一个节气,叫作“节气”,而第二个节气叫作“中气”这也是元稹诗题的含义,立春在正月,是正月的第一个节气。而第二个节气“雨水”则称为“雨水正月中”
立春,是春天和冬天的交界,用以应对冬天的音乐已经化作了春天柔婉清新的旋律。
而天地之间,天上斗转星移,地上霜雪融化,换了季节。
别看这两句诗好像简单对仗,实际也普及了传统冬春划分的来历,一是古代遵循的音律对应四季节气,二十上古用天象斗转星移划分四季和节气。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