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缓刑犯的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有何区别?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10-06 17:19:05
文档

缓刑犯的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有何区别?

缓刑执行地应根据罪犯的居住地或经常居住地确定,如无法确定则依据有利于矫正和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缓刑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期间需遵守法律、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规定等。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不包括先行羁押的时间。法律分析;一、缓刑去户口所在地还是居住地。缓刑的执行一般在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的,应当在判决书生效后10日内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罪犯的居住地,如果罪犯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其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如果罪犯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都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则应当根据有利于罪犯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执行地。二、缓刑的执行人员机关是谁。
推荐度:
导读缓刑执行地应根据罪犯的居住地或经常居住地确定,如无法确定则依据有利于矫正和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缓刑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期间需遵守法律、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规定等。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不包括先行羁押的时间。法律分析;一、缓刑去户口所在地还是居住地。缓刑的执行一般在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的,应当在判决书生效后10日内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罪犯的居住地,如果罪犯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其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如果罪犯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都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则应当根据有利于罪犯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执行地。二、缓刑的执行人员机关是谁。

缓刑执行地应根据罪犯的居住地或经常居住地确定,如无法确定则依据有利于矫正和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缓刑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期间需遵守法律、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规定等。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不包括先行羁押的时间。

法律分析

一、缓刑去户口所在地还是居住地?

缓刑的执行一般在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

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的,应当在判决书生效后10日内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罪犯的居住地,如果罪犯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其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

如果罪犯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都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则应当根据有利于罪犯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执行地。

二、缓刑的执行人员机关是谁?

一般是公安机关。缓刑的执行一般在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执行,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缓刑人员可以不回户籍地,但需要经过考察机关的批准,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缓刑的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时间,不能折抵缓刑的考验期限。

拓展延伸

缓刑犯的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对法律地位和权益有何影响?

缓刑犯的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对其法律地位和权益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居住地决定了缓刑犯的实际居住环境和社会关系,对其社会融入和生活稳定至关重要。居住地的稳定与安全直接关系到缓刑犯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户口所在地与缓刑犯的法律地位密切相关。户口所在地决定了缓刑犯享有的公民权利和法律义务,包括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权益。同时,户口所在地也影响着缓刑犯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因此,缓刑犯的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的选择对其法律地位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合理规划和权衡。

结语

缓刑的执行地通常为罪犯的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如果无法确定执行地,应根据有利于罪犯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缓刑的执行由公安机关负责,期间缓刑人员需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并定期向执行机关报告活动情况。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对缓刑犯的法律地位和权益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合理规划和权衡下选择适当的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六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第五条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判决、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缓刑犯的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有何区别?

缓刑执行地应根据罪犯的居住地或经常居住地确定,如无法确定则依据有利于矫正和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缓刑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期间需遵守法律、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规定等。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不包括先行羁押的时间。法律分析;一、缓刑去户口所在地还是居住地。缓刑的执行一般在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犯罪分子被判处缓刑的,应当在判决书生效后10日内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罪犯的居住地,如果罪犯在多个地方居住的,可以确定其经常居住地为执行地。如果罪犯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都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则应当根据有利于罪犯接受矫正、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原则确定执行地。二、缓刑的执行人员机关是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