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主体的概念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能够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四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有:,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