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宣告缓刑。宣告缓刑的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以及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可能会受到限制,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或接触特定人。但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需执行。
法律分析
视具体情况而定。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是可以宣告缓刑的:(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拓展延伸
初犯自首是否能够减轻刑罚?
初犯自首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减轻刑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事实被发现前,自动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的行为。自首可以表现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悔罪态度和主动投案的精神,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维护和案件的侦破。根据刑法第67条的规定,对于初犯并且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是,具体的减轻程度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裁量,包括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以及自首的真实性等因素。因此,初犯自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刑罚,但并不意味着必然能够获得缓刑或免除刑罚。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并且宣告缓刑不会对所居住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条件,可以考虑宣告缓刑。宣告缓刑还可以限制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的活动范围。初犯并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减轻刑罚,但具体减轻程度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裁量。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三节 询问证人、被害人 第二百一十二条 本规定第二百零六条、第二百零七条的规定,也适用于询问证人、被害人。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一节 通 缉 第二百七十五条 通缉令中应当尽可能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绰号、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户籍所在地、居住地、职业、身份证号码、衣着和体貌特征、口音、行为习惯,并附被通缉人近期照片,可以附指纹及其他物证的照片。除了必须保密的事项以外,应当写明发案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案情。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七十三条 公安机关依照本节规定实施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使用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时,可能危及隐匿身份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等保护措施。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