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和羁押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措施。拘留是公安机关在未批准逮捕前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临时强制措施,而羁押是在逮捕后由法院或检察院决定并实施的羁押措施。拘留期限为3日,可延长至4日或30日,期间可随时释放或申请逮捕。羁押期限为37天。拘留针对无逮捕手续的嫌疑人,羁押则是对已逮捕的嫌疑人。
法律分析
一、刑事犯罪羁押和拘留的区别是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拘留和羁押问题的批复》中,对拘留和羁押作了如下区别:“拘留是在未批准逮捕以前,在法定的条件下,对需要进行侦查的人犯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而且只有公安机关才能行使拘留。羁押则是在人民法院决定逮捕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并且实施逮捕以后把人犯羁押起来;执行逮捕的机关,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可以在逮捕人犯后实施羁押。”
刑事拘留,不是处罚,而是公安机关采取的一种临时强制措施。拘留对象是有重大犯罪嫌疑,且有可能继续犯罪、逃跑、自杀或串供的人。拘留期限为3日,经公安局长批准可以延长1至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嫌疑人可以延长30日。拘留期间,排除犯罪嫌疑的随时释放,查明犯罪证据的,随时报检察院申请批准逮捕。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立即释放。检察院批准逮捕的,继续羁押。
刑事拘留针对的是没有逮捕手续的犯罪嫌疑人,而羁押则不同,是针对已经或者决定给于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二、羁押多久要刑事拘留
法律上没有羁押多久要刑事拘留的说法,但是有刑事拘留的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91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为30日,加上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7天,所以就是37天。
有些犯罪主体,在被羁押之前就已经被司法机关拘留了,公安机关在初步判断某特定的主体有违法行为时,是可以将其暂时拘留的。若是经过侦查工作,已经掌握了较多的犯罪证据,此时就可以拿着逮捕令,将违法者进行羁押。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刑事拘留和羁押是两种不同的措施。拘留是公安机关在未批准逮捕前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紧急措施,而羁押是在逮捕后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实施的措施。拘留期限为3日,可延长至4日或30日,而羁押期限为30日。在拘留期间,如排除犯罪嫌疑或查明犯罪证据,可能会释放或继续羁押。根据刑事诉讼法,拘留最长期限为30日,加上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7天,最长为37天。因此,根据不同情况和证据,司法机关会决定是否进行刑事拘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九十三条 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
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四章 律师参与刑事诉讼 第四十五条 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看守所提出委托辩护律师要求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将其请求转达给办案部门,办案部门应当及时向犯罪嫌疑人委托的辩护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转达该项请求。
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仅提出委托辩护律师的要求,但提不出具体对象的,办案部门应当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委托辩护律师。犯罪嫌疑人无监护人或者近亲属的,办案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当地律师协会或者司法行政机关为其推荐辩护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一节 收监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应当将执行通知书、判决书送达羁押该罪犯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