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的受害者应当保留证据并报警立案,根据《刑法》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都属于犯罪行为,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不得转嫁。非法集资涉及的法律依据包括《刑法》第176条和第192条。
法律分析
非法集资的受害者应当收集相关证据,及时报警立案。非法集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非法集资的受害者该怎么办的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延伸
非法集资:保护受害者权益的法律措施
针对非法集资行为,保护受害者权益的法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加大对非法集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组织和个人。其次,建立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强对受害者的救济和赔偿,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认识和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非法集资行为的发生。最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非法集资行为的定义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的发生。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受害者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结语
针对非法集资行为,受害者应当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并报警立案。根据《刑法》第176条和第192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均属于犯罪行为,对犯罪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者应自行承担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而遭受的损失,不得转嫁债务和风险。为保护受害者权益,政府应加大打击非法集资力度,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并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管能力,同时完善法律法规以提高违法成本。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受害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七条 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一百八十七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百二十九条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与证券发行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保荐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
(二)提供与重大资产交易相关的虚假的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
(三)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提供虚假的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证明文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
有前款行为,同时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