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主体及其特点: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与其他合同不同,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不具备法律资格的公民和无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需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包括新招用的员工、固定工以及特殊人员。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个体经营者、非法人经济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
法律分析
1、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
(1)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性,劳动者必须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
3、劳动者
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象,按照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改革要求,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包括:新招用的劳动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
4、用人单位
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个体、合伙制非法人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特殊类型经济组织,如租赁经营(生产)、承包经营(生产)的企业等等。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签署的主体身份如何确定?
确定劳动合同签署的主体身份是一个关键步骤,通常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根据劳动法及相关规定,主体身份可能是雇主或雇员。其次,需要确认雇主是否为个人或法人实体,这取决于公司的注册情况。对于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经营者,他们通常以个人身份签署合同。而对于公司、企业或机构,合同可能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署。此外,还需要考虑合同中的授权情况,例如,是否需要授权委托书或董事会决议。总之,确定劳动合同签署的主体身份需要综合考虑法律规定、公司类型和合同授权情况等因素。
结语
劳动合同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具备法律资格的公民和没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对象包括新招用的劳动者、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原固定工身份的特殊人员。需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法人、个体、合伙制非法人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以及特殊类型经济组织如租赁经营(生产)、承包经营(生产)的企业等等。确定劳动合同签署的主体身份需要考虑法律规定、公司类型和合同授权情况等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生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基本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