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是中国古代史书最早采用的体裁
所谓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史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春秋》本是鲁国的国史,经过孔子的修订后,这部编年体史书被赋予了十分浓厚的政治与道德意涵,因而名列经部书籍,而被尊为《春秋经》。
编年体之后兴起的是纪传体。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编排史事。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通过《史记》的目录,我们可以很容易知道什么是纪传体。
《史记》开篇是“本纪”,记录历代帝王的言行之后是“表”,以表格的形式开列诸侯、将相、名臣的名字之后是“书”,记录国家的典章制度,后来的正史改称“志”之后是“世家”,记录诸侯以及特别重要的人物的事迹最后是“列传”,介绍帝王诸侯之外值得记录的人的事迹。本纪、世家、列传的设置,清晰反映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自《史记》之后,后世历代正史均采用纪传体,因此纪传体俨然成为不可动摇的传统。
民国初年修《清史稿》,编修者无一例外主张沿用纪传体,众人争议的焦点,在于具体的篇目:一派认为仿《明史》的体例安排篇目一派以梁启超为代表,认为清代历史呈现了很多与明代历史不一样的特点
“史例自因时而变”,以更多篇幅书写清代历史中的新因素,并且注重大众的生活,而非帝王将相的家事。这两派意见,最后以前者取胜。纪传体虽然影响极大,但编年体亦未消亡。
到了北宋,司马光主持编修了《资治通鉴》,这部书采用的便是编年体,而且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衍生出了一系列史书,这其中便有南宋史学家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史书。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