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bí,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
“鼻”的基本含义为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如鼻子、鼻窦。引申含义为创始,开端,如鼻祖。
在日常使用中,“鼻”也常做名词,表示初始,发端。
字源演变
“鼻”,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人和动物呼吸兼嗅觉器官,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鼻”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篆书演变而来。
鼻字的演变
鼻”是人和动物呼吸兼嗅觉器官。《说文》: “鼻,引气自畀也。从 自, 畀声。 ”
其实“鼻”字甲骨文写作“、 ” (也是自己的“自” ), 是鼻子的象形字。今人每表示自己时仍手指鼻子。后为区别于自己的自,古陶 文、古玺文、小篆另加声符“畀”字,写作“、 、” , 成形声字。隶 书随小篆结构写作“鼻” ,成为今文,至今未变。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