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在我国临床发病率在7‰一8‰,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万,严重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并且还可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新生儿娩出后即存在的由诸多不同原因造成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等异常现象。
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其中房间隔缺损患者数量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总数的3%。房间隔缺损多在儿童期无任何临床表现,对活动也无任何影响。多在青春期后出现临床症状。
据国外一项研究证实,34%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在出现临床表现就诊后发现多已经合并肺动脉高压,甚至部分20——30岁房间隔缺损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及充血
性心力衰竭高风险,此类患者多在35岁病情急转直下。
有国外学者建议40岁之前应经由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以此达到大幅度降低死亡风险的目的。但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不断深人发展,经导管建立轨道+将封堵器送至预定位置的手术方式应用于率越来越高,临床效果良好。本次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09例,观察并记录其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获得一定研究成果,详情如下:
此次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导管介入诊治的临床体会。此次采取的方法就是: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房间隔缺损患者209例,均利用封堵器介入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其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此次研究的结果就是: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209例中介入治疗成功201例(96.17%),手术操作时间22-125 min,平均(42.02±12.33)min。本研究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8.35±3.65)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27例(12.92%),心脏及血管相关并发症分别发生23例(85.19%)、2例(7.40%),其他并发症发生2例(7.40%);其中,特别严重并发症3例(11.11%),包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66.67%)、封堵器脱落1例(33.33%)。
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心脏房间隔缺损经由导管介入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等优势,并且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患者合理地使用药物,有利于缓解病情,在用药方面,可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药物有依托红霉素片,患者应该在有有经验的或者专业的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