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衰的饮食疗法有哪些呢
1、莱菔子山楂红枣汤:
莱菔子10克,山楂50克,红枣100克。将莱菔子用小纱布袋装好,红枣,山楂去核、洗净一同放入锅内煮熟即可食用。每日两次,早、晚餐服用。具有利尿、补血、消食作用,对治疗心衰很有疗效。
2、白茯苓粥:
白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粳米、茯苓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早、晚餐食用。对治疗心衰很有疗效。
3、莱菔子粥:
莱菔子15克,粳米100克。粳米洗净,莱菔子洗净,除去杂质,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纱布袋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中火熬成汁,取出纱布袋不用。粳米,汤汁放入锅内,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作早、晚餐食用,能预防因为心衰导致利水消肿明显,对治疗心衰很有疗效。
二、心力衰竭病人如何进行饮食治疗
(1)少量多餐。心脏病病人不宜吃得过多,每日总热能分4~5次摄入,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及横膈抬高,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晚饭应早些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或少进任何食品和水分。
(2)限制钠盐。这是控制心力衰竭较为适当的方法。为了减轻水肿,应限制食盐,每日约3克以内为宜。
(3)适当限制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心力衰竭时,每日蛋白质可控制在25~30克,热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质可加至40~50克,热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转后渐增蛋白质(蛋白质食品)和热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4)应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心脏病病人由于血液循环功能减退,胃肠道瘀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进食物应易于消化。开始可用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改用软饭。
(5)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如维生素b1及维生素(维生素食品)c,以保护心肌。供给适量的钙(钙食品),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钾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不足时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药时,除补钾外,还应注意镁、锌的供给。
三、预防心衰的是常见方法有哪些
1、营养均衡,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心衰的患者肝脏和胃肠道都有淤血,食欲以及消化吸收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应采取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最好吃4~5餐,每餐吃八分饱,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在不增加心脏负担的同时,应该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乳类、豆类,以及新鲜蔬菜和瓜果,以补充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的优良蛋白质、维生素B族、C等。 允许摄食的食物粮食类 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高粱。豆类 各种豆类及其制品,如豆浆、豆腐等。禽、畜肉类 鸡肉、鸭肉(瘦)、猪肉(瘦)、牛肉。油脂类 植物油为主,动物油少用。水产类 淡水鱼及部分含钠低的海鱼。奶、蛋类 牛奶(250毫升),鸡蛋或鸭蛋(<1个/日)。蔬菜类 含钠量高者除外。水果 各种新鲜水果。饮料 淡茶、谈咖啡。
2、控制钠盐的摄入:钠盐在某些内分泌素的作用下,引起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钠盐还有吸附水分的作用,每1克食盐在体内可携带水分200~250毫升。如果体内摄入钠盐过多,全身血液容量也就随之增多,心脏的负担也随之增加,使本来已经衰竭的心脏,病情程度更加重。因此,一定要限制食盐的食用量,轻度心力衰竭的患者,每日食盐量应限制在3克以内,饮水量控制在每天1500毫升以内。如全身浮肿明显,每日的饮水量更应严格控制,一般是按照昨天的总尿量加500毫升给予。
3、多休息,少做剧烈活动:休息的意义在于使人体的需氧代谢率降低,使心脏供血、供养的负担减轻,心率因此而减慢,预防心衰的加重或复发。对轻度心衰的患者,只需卧床休息几天,就可以使心衰得到控制。对于休息时仍有心悸、心率快的病人,除了需要较长时间的休息外,还要辅以强心、利尿的药物治疗。对于病情好转的人,可以下床做一些轻微的活动,但以不引起心悸、气急作为活动的限度。
四、哪些疾病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
1·在心脏病患者中有半数人死于心衰,心衰的死亡率正在不断增加,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脏疾病。心力衰竭的最大危害在于它对心脏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 的。所以,应及早发现心衰,但目前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强调的是其主观症状即呼吸困难,并没有较为客观的指标,使得心力衰竭的诊断较为困难,其分度不准 确,更难以做出预后的评估。
2·专家指出,可使心脏负荷过重或能造成心肌损伤的因素都会导致心衰的发生,所以,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炎、贫血、肺心病、心瓣膜病、扩张 型心肌病以及有突发心脏病史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都属于心衰的高危发病人群。
3·此外,据上海1980年、1990年、2000年对两千多例住院的心衰患者进 行的调查显示,二十年内,我国心衰患者的平均年龄已从51.5岁上升至68.8岁,因风心病导致的心衰所占比率由46.8%降至8.9%,而由高血压和冠 心病导致的心衰所占比率由33.1%升至69.6%,这些数据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已成为心衰的高危因子,因此,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