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腹部与大腿内侧组合延迟皮瓣法:
分两期手术,以一侧下腹部皮瓣及同侧大腿内侧皮瓣行阴茎再造。
过程:第一期手术于一侧腹部设计以腹壁浅动静脉为蒂的长14cm,宽10cm皮瓣,于另一侧大腿内设计长13cm,宽4cm之随意皮瓣,将两皮瓣远端修薄后原位缝合,并在中间隔以硅胶片。1个月后行第二期手术,将皮瓣重新掀起转移,以大腿内侧皮瓣制成尿道,下腹部皮瓣制成阴茎体。
关键:是大腿内侧皮瓣第一期手术注意防止其远端血运障碍,不要将近端皮瓣完全掀起。
优点:第一期行皮瓣修薄,使修复后阴茎外形不至过于臃肿;两块皮瓣分别形成尿道和阴茎体,减少了皮瓣折叠,对血供影响小,故其成活率亦较高。
缺点:需2期手术,且步骤复杂。
提示:对于腹壁肥厚且不愿取前臂为供区者可考虑采用。
二、下腹部皮瓣法(又称下腹部筋膜蒂皮瓣法)
过程:于腹壁左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处为起点,垂直向上设计一长24cm之乒乓球状皮瓣,柄部宽3cm,长10cm,板部宽12~14cm,长10~12cm。皮瓣切取时将含腹壁浅血管及旋髂浅血管之皮下筋膜一起掀起,按上法比例设计,以外侧为尿道、内侧为阴茎体之皮瓣,中间反折处去表皮,旋转至阴茎根部与残端缝接。
关键:在皮瓣蒂部要确切携带较明显的腹壁浅及旋髂浅血管,否则易出现皮瓣远端血供不良。
优点:下腹部皮瓣法理论上有腹壁浅及旋髂浅双重血供,且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缺点:由于腹壁浅及旋髂浅血管均较细,远不如腹壁下血管粗大、恒定,且皮瓣蒂部仅3cm宽,此时很难保证能将此两组血管均包含在皮瓣内,再经过尿道、阴茎体部分的多处反折,常常造成皮瓣远端血运严重障碍。
提示:此方法尽量少用,即使要用亦先行局部多普勒检查证实该处腹壁浅和旋髂浅动脉位置相距很近。且在术中一侧切开后将皮瓣蒂部掀起明确肯定能将此两组血管均能包含在皮瓣蒂部时方行转移,否则,应立即改用其他方法修复。
三、脐旁皮瓣法
过程:腹壁一侧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处为起点,垂直向上10cm为下缘,脐旁2cm为内缘,设计一旗形皮瓣,旗杆即蒂,为腹壁下血管,旗面为瓣,脐旁皮肤穿支皮瓣营养血管,皮瓣长10~12cm,宽12~14cm,皮瓣内外部分按上法比例分别供作阴茎体和尿道,切取后以腹壁下血管蒂为旋转轴,经皮下隧道转移至阴茎残端与之缝接。
关键:切取皮瓣时需细心解剖,勿损伤腹壁下血管蒂及脐旁进入皮瓣的主要皮肤穿支,如能携带3条穿支血管则血运更理想。
优点:脐旁皮瓣以腹壁下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管口径粗,解剖恒定,是血运最有保障的皮瓣。
缺点:在腹壁肥胖者则过于臃肿。
提示:阴茎全缺损者以脐旁皮瓣及阴股沟皮瓣为首选。
四、阴股沟皮瓣法
过程:于左右两侧阴股沟,阴囊外侧平耻骨联合,各设计一以阴部外血管为蒂皮瓣,长15~17cm,宽7~8cm,近端4~5cm作为蒂部,远端11~12cm作为尿道、阴茎体。根据血运,一侧皮瓣外侧部分作为阴茎体的一部分,内侧宽3.5cm作为尿道,另侧皮瓣全部作为阴茎体。经皮下蒂旋转与阴茎残端缝合形成尿道和阴茎体。
关键:皮瓣掀起时不要损伤蒂部的旋股内动脉皮支、闭孔动脉皮支。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由于蒂部主要为旋股内动脉和闭孔动脉皮支,血管支细,且有一些解剖变异,在分离到皮瓣蒂部时较易损伤这些小皮支。
提示:阴茎大部缺损者以阴股沟皮瓣为首选。
五、游离前臂皮瓣法
过程:在前臂腕部上方,以桡动脉为中心,设计长10~12cm,宽12~14cm之皮瓣,掌面部分供作阴茎体,内含桡动静脉和贵要静脉,近背侧部分宽3.5cm作尿道,内含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将皮瓣血管蒂离断后,桡动脉与股动脉或其属支行端侧或端端吻合,将头静脉、贵要静脉与大隐静脉及其属支行端端吻合。
优点:前臂皮瓣最为菲薄,故塑形最佳。
缺点:须有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为保证。
提示:愿意以前臂为皮瓣供区者方可采用,在年龄较大特别是伴动脉硬化等情况时慎用。
专家指出,阴茎再造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保证皮瓣血运,这不仅体现皮瓣掀起过程中血管蒂及皮肤穿支的保护方面,而且要避免转移后对血管蒂的压迫及皮瓣间的互相压迫,反折部表皮部分及阴茎体部分都应有足够的宽度,否则易造成对尿道部皮瓣的压迫,进而影响二者的血运。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