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抗癌协会(美国国家主要抗癌部门)在1979年报告中指出,食物与癌症有关。食量少、饮食平衡、低脂肪、高组织食物、喝适量的酒能减低致癌率,国家抗癌协会主席Arthur Upton指出:“食物扮演了保护癌症患者的重要角色。”蜂蜜中含有抗肿瘤物质,其中的酵素作用都可平衡配合高营养产生抗癌效果,使人体保持“碱性全体质”,不易得癌症。美国农业部依照蜂蜜含有抗癌症基因的原理进行过很多试验,于1976年提出报告,确定蜂蜜食品能预防或延缓乳癌之发生。此报告刊载于1978年10月份之《国际癌症研究学会月刊》上。
80%的致癌物质是癌症的杀手和帮凶,而蜂蜜能造出健康细胞,抑制致癌物质的弓3发作用:
据美国国立癌症中心的统计,“全美癌症患者的比例为:胃癌1人;胃病10人;胃癌恐惧症100人”。患胃癌恐惧症的人之所以年年激增,原因仍是癌症发生的原因不明,而其死亡率又在1992年跃居第一位。
关于癌症是如何发生的问题,在学术界一直被广泛讨论,现在已经有了结论,那就是癌症发生是由于致癌物质引起的。
美国的国立癌症研究所,汇集全世界5 000种致癌物质并加以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亚硝基化合物”,,
这是当亚硝酸钠(可作为火腿、香肠的增色剂)与氨(鱼所含有的一种含氮化合物)在我们胃中混合时,会形成亚硝胺这种强力的致癌物质。
当氨本身单独存在时是完全无害的,但一经与亚硝酸钠相混合,由于食物搭配不良完全有可能变成有毒物质,从而引发细胞的癌变。
而且这种反应容易在酸性条件下引起,尤其在我们的胃属于pH5下的强酸状态时,最适合这两者起化学反应。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发起类似消费者运动的“全面禁止使用亚硝酸钠运动”。因为亚硝酸钠毕竟不是罪大恶极的“凶手”,它还能杀死会引起严重食物中毒的肉毒杆菌。
那么,到底哪些食品中含有较多的氨与亚硝酸呢?大部分的鱼类都含有氨,尤其是做成烤鱼时会增加其含量,但牛肉和猪肉中几乎不含有氨。亚硝酸则存在蔬菜及水果中,由于含量都在一个微克以下,所以不必提心吊胆。但是不新鲜或存放过久的蔬菜或是酱茶的含量可高达10微克,因而这个问题必须要注意。可以根据食用盐干鱼与腌渍物较多的夏威夷籍日裔患胃癌较多的统计中得到证实。
如今,免疫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许多学者相信可由免疫学的研究,发现癌症的成因。奥地利一位曾获诺贝尔奖的巴尼博士,曾经发表“人体具有自然免疫力,在感染传染病时会发挥抵抗力,同样地也能抑制癌症的发生或扩散”的论点。 ÷;
他这种想法是由结核病患者得癌症较少的事实,而推测出可能是因结核所生的免疫力而防止癌症发生。
最近癌症研究中心的另一观点则认为,即使产生了癌症,只要能保持和平共存的状况就不会发生恶化观点。
事实上,现在医学科学已证明人人都有致癌的可能,而即使人体中有癌细胞,也未必会发生恶化。这种想法正日益大众化。
这对于癌症的治疗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巴尼博士甚至断言道:“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消耗,会引发老化或癌症。”所谓DNA是人类分子层面的传遗因子,由氨基酸有规则的排列,来决定世代遗传的因子,
RNA相当于将DNA效果与结果正确传达的送信人,根据最近的说法,由于传达中的DNA与RNA间的“不协调关系”才是癌症发生的开端。
总而言之,拥有健康的DNA才是避免癌症发生的法宝。因此,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以及给予细胞活力作用的蜂蜜,真正可说是苍天对人类的恩赐。
过去披着神秘面纱的癌症,现在可用免疫学来加以阐明,美国加州大学生物系的佛德博士和哈佛大学的雷德博士共同发表了他们的杰出研究成果:
“首先,致癌的遗传因子移动由某个细胞的染色体到别的染色体中,而且使对方染色体的遗传因子引起大规模的重组,并躲避在那里,而引起癌症。”同时,他们还以生长骨髓忡瘤的老鼠实验加以证明。
这些致癌遗传因子如今已被发现的有16至17种之多。最近发现.即使在人体正常细胞中也会存在。更使人忧心的是,这些致癌因子表面上似乎很温顺,在人体中却进行着各种破坏活动。
到底因为何神原因,会使致癌遗传因子移动到别的染色体中去的?认为是由致癌物质所引起的说法,占了整个学术界的80%,但佛德博士认为,如今已经查明肇事者就是在人身上发现的致癌遗传因子——密克,因此只要将密克所制造的癌蛋白量加以检查,便能早期发现癌症,
也就是说,只要能开发出防止密克制造担任传达信息的RNA(核糖核酸)的机能物质,那治疗癌症也就不再是梦想了;
最早发表癌症能由蜂蜜加以抑制的,是加拿大的汤温展特博士,并说蜂蜜中所含的稀奇物质,便是抑制的重要物质(发现此重要物质的还有曾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布第南博士)他们的根据在于两年使100只老鼠发生癌症,然后再用蜂蜜这种天然的制癌物质去根绝癌症,抑制癌症使其不再扩大作用,结果优良,并可缓和病患者的痛苦。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