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
植树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规定了以清明节为植树节,进行植树活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于是把每年的孙中山逝世纪念日,3月12日设为我国的植树节。
-
植树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规定了以清明节为植树节,进行植树活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于是把每年的孙中山逝世纪念日,3月12日设为我国的植树节。
-
中国国庆节的由来在西晋时期就有记载,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之为国庆,现今将国家建立的纪念日称为国庆。在我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纪念日为10月1日。国庆节的风俗有张灯结彩、过长假、阅兵仪式及升旗仪式等。
-
1、登高,因为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宜人的气候十分适合登山,因此登高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2、吃花糕,寒露节气天气转冷,树木花草也开始凋零,所以人们称之为辞青,就有了吃花糕的习俗。3、喝菊花酒,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
1、登高,因为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宜人的气候十分适合登山,因此登高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2、吃花糕,寒露节气天气转冷,树木花草也开始凋零,所以人们称之为辞青,就有了吃花糕的习俗。3、喝菊花酒,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就被称为重阳,也叫重九。
-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就被称为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寒露源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在记载中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后来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
-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在清明节。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
寒食节最初的风俗是不使用烟火,不食用热食,后来在发展中它逐渐增添了踏青,祭扫,蹴鞠,斗鸡等习俗,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它起源于晋文公下令禁火寒食纪念忠臣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