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躯体,用竹筒装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发展为吃粽子和赛龙舟两大习俗。人们为了悼念屈原,于是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
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节气一到,意味着夏天就将开始,此时的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同时农作物也静茹旺盛生长,因此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
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节气一到,意味着夏天就将开始,此时的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同时农作物也静茹旺盛生长,因此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
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节气一到,意味着夏天就将开始,此时的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同时农作物也静茹旺盛生长,因此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
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节气一到,意味着夏天就将开始,此时的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同时农作物也静茹旺盛生长,因此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古人有清明节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也叫祭祖节,指祭祀祖先的节日,同时行清节是清明节的别称,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祭祖也是中华民族追思祖宗的一种美德行为,其核心文化是儒家的传统文化。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古人有清明节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也叫祭祖节,指祭祀祖先的节日,同时行清节是清明节的别称,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
清明节是传统的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祭祖也是中华民族追思祖宗的一种美德行为,其核心文化是儒家的传统文化。
-
植树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规定了以清明节为植树节,进行植树活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每年的孙中山逝世纪念日,3月12日设为我国的植树节,以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
-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关于除夕诗句有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史青的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于谦的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文天祥的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等。
-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关于除夕诗句有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史青的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于谦的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文天祥的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等。
-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在清明节。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
寒食节最初的风俗是不使用烟火,不食用热食,后来在发展中它逐渐增添了踏青,祭扫,蹴鞠,斗鸡等习俗,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它起源于晋文公下令禁火寒食纪念忠臣的行为。